查看原文
其他

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24课 | 经验;休息

索甲仁波切 通往解脱之路 2023-05-15

| 今日课程 |

《西藏生死书》 第  24  课

| 经验 | | 休息 | 


| 上期课程|

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23课 | 禅坐中的心,思想与情绪


边| 听| 边| 读

点击播放器收听



▲ 课程由小知了师兄朗读


| 经验 |

当你继续修行时,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,包括好的和坏的。正如同有许多门窗的房间允许空气从四面八方吹进来,同样的,当你的心开放时,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进到心中来。你也许会经验到喜悦、清明或无思无念的境界。从某个角度来看,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经验,也是禅修进步的象征。因为当你经验到喜悦时,这是欲望暂时消解的表征;当你经验到真正的清明时,这是侵扰已经暂时停止的表征。当你经验到无思无念的境界时,这是无明已经暂时消失的表征。它们本身是好的经验,但如果你执著它们,就会变成障碍。经验还不是觉悟;但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执著,它们就和真正发挥其功能,变成觉悟的材料。

 

  负面的经验往往最容易误导人,因为我们总是把它们当作坏的象征。事实上,在我们修行中的负面经验,却是伪装的福报。试着不要去厌恶,反过来却要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,它们只是经验而已,如梦幻泡影。体悟经验的真实本质,可以让你免除经验本身造成的伤害或危险,这样一来,即使是负面的经验,也可以变成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。自古以来,就有无数的大师,在负面的经验上用功,将它们转化为觉悟的催化剂。

 

  传统上说,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,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,反而是好的经验。当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,你必须特别小心和正念分明,才不致于变得满足或过分自信。请记住敦珠仁波切在我经历一次非常强的经验时对我说的话:「不要太兴奋,毕竟,它既非好也非坏。」他知道我正在对经验产生执著,那种执著,就像其他执著一样,必须切除。在禅修和生活中,我们必须学习不执著好的经验,不嗔恨负面的经验。

 

  敦珠仁波切警告我们另一个陷阱:「另一方面,在禅修中,你也许会经验到混浊、半意识、飘浮的境界,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的头上一般:梦幻般的迟钝。其实,这只不过是一种模糊和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。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?清醒你自己,挺直你的背部,呼出肺部的污浊空气,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朗的虚空,让你的心清新过来。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停滞的状态,你将不会进步;因此,每当有这种退步情况时,必须一再清除。尽力保持警觉,正念分明,这是很重要的。」

 

  不管使用那种禅修方法,当你发现已经自然到达清醒、辽阔和跃动的安详时,就放弃它,或让它自己消解。然后,继续宁静而不散乱地停留在那个境界上,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的方法。那个方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。不过,如果你的心流失了或散乱了,就必须再度使用最能够让你静心的方法。

 

  禅修真正的妙处,不在任何方法,而在它持续鲜活的当下经验,以及它的喜悦、清明、安详,最重要的是,在它的毫无执著之上。对自己执著的减少,是你自己变得更自由的征兆。当你愈经验到这种自由时,你会愈清楚我执,希望和恐惧将渐渐消失,而且你也将更接近无限丰富的「无我智慧」。当你生活在那个智慧之家时,你再也找不到「我」和「你」、「此」和「彼」、「内」和「外」的藩篱;最后你将回到你真正的家——不二的境界。


 | 休息 | 

人们常问:「什么时间禅坐较适当?每一次需要禅坐多久?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效果很好,是吗?」是的,早晚禅坐二十分钟感受会很好,但也不全如此。我不曾在经典上发现禅坐二十分钟的说法;我想那是西方发展出来的说法,我称它为「西方禅坐标准时间」。重点不在时间长短,而在禅坐是否真正带给你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的境界。在那个境界中,你开放了一点,能够跟你的心性连接。五分钟的清醒禅坐,远胜过二十分钟的打瞌睡!

 

  敦珠仁波切总是说,初学者的禅修时间应该要短,坐个四、五分钟,然后休息一分钟。在休息时,要放下禅坐的方法,但不要连你的正念分明也放下了。有时候,当你一直在努力禅坐时,很奇妙的是,休息的片刻,如果你还保持正念分明和活在当下,反而是禅定发生的时刻。这就是为什么在禅修中,休息和禅坐同样重要的原因。有时候我会劝禅修面临问题的学生,在休息时禅修,在禅修中休息。

 

  小坐片刻;然后休息,大约三十秒或一分钟非常短暂的休息。但不管做什么,都要了了分明,不要失去正念及其自然的轻安。然后让自己清醒,重新坐。如果你以这个样子做许多次的短暂禅修,你的休息将常常让你的禅修变得更为真实,更有启发性;它们将从你的禅修过程中,除去笨拙、令人心烦的僵硬感、严肃感和不自然,带给你愈来愈多的专注和轻安。渐渐地,透过这种休息和坐禅的交叉运用,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崩溃,它们之间的对比将会消解,而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活在自然、纯净的当下,毫不心乱。然后,就像敦珠仁波切常说的:「即使禅修者也许要离开禅修,禅修绝不离开禅修者。」

 

(注:《西藏生死书》作者为索甲仁波切,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,音频朗读者为小知了a师兄)


目录(11-20)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1课 | 心灵深处的改变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2课 | 死亡的心跳;处理“改变”;战士的精神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3课 | 无常的讯息:死亡之中有什么希望?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4课 | 心性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5课 | 心与心性,天空与云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6课 | 四种错误,向内看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7课 | 觉悟的诺言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8课 | 把心带回家,修心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19课 | 禅坐的心要,正念的修习


🌻有声书连载《西藏生死书》第20课 | 自然的大安详


佛法平台“通往解脱之路”欢迎关注!

本平台的宗旨是为接引广大有缘人与佛结缘,为有缘众生打开一扇门,将正知正法带给大家!


佛法是一盏明灯,为我们照亮前程,点亮希望!

本平台为茫茫黑夜中的众生点亮一盏灯,为有缘人提供佛法修行,了解佛法的真谛,同时希望大家通过学修佛法从此走上解脱轮回之路!


需要学习的师兄请加微信号:lvdumu2020 进群

本公众号的所有功德全部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,愿所有众生早日离苦得乐终究安乐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